資訊 — 鑽石 4C

資訊 — 鑽石 4C

Color 顏色:

  • D-F級:無色 — D級屬於最高的的成色等級,代表鑽石是透明、完全不帶任何色彩,是最為罕有的鑽石;E級和F級的鑽石是屬於同一級別,僅含極少量的顏色,肉眼難以發現,也是非常珍貴。
  • G-H級:近乎無色 — 這個等級的鑽石在顏色上接近無 色,在價格上相較D-F級便宜,但一樣珍貴。
  • I-J級:少量顏色 — 這個等級的鑽石只有少量的顏色,仔細下才能看得見,價格較為便宜。
  • K-M級:淡黃色 — 這個等級的鑽石帶有淡淡的黃色,只要有精美的車工配合,也是品質頗佳的鑽石。
  • N-Z級:黃色 — 這個等級的鑽石具明顯的黃色,很適合偏愛黃色白鑽的客戶選購。

根據統計,大約8成客人選擇購買D至H色的鑽石。

 

CLARITY 淨度:

  • 無瑕級 (FL) – 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沒有任何內含物或表面特徵
  • 內無瑕級 (IF) – 在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無可見內含物,僅有可見表面特徵,只有專業分級師才能看到
  • 極輕微內含級(VVS1 和 VVS2)– 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即使是專業的分級師也很難看到內含物。
  • 輕微內含級(VS1 和 VS2)– 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,有微小的內含物,範圍從專業分級師難以看到至較容易看到。
  • 微內含級(SI1)– 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可以輕易地看到內含物,但多數不會影響到 鑽石的正面外觀及透明度
  • 微內含級(SI2)– 在肉眼下仔細觀察,可看到內含物,但多數不會影響到 鑽石的正面外觀及透明度
  • 內含級(I1)– 內含物在肉眼下明顯可見,並且可能會影響透明度和亮光
  • 內含級(I2 和 I3)– 內含物在肉眼下明顯可見,大多會影響透明度和亮光,迷雅鑽不會售賣這級別鑽石

大多數1.00克拉或以上鑽石的鑑定證書上都附帶內含物分佈圖。紅色是繪畫內部瑕疵(inclusion),而綠色是外部瑕疵(Blemish)。它們對分辨鑽石非常有用。而通常只會對級別有重大影響才會劃出來,而其他額外的內含物只會例在評語裡

以下是在GIA鑑定證書上的繪圖符號︰

內含物的種類很多,以下是每種內含物的放大圖片及注釋:

  • Crystal 晶體 – 藏在鑽石內部的礦物,是最常見的內含物,可呈現成不同大小及顏色。
  • Pinpoint 點狀物 – 在鑽石內的微小點晶體,是最輕微及常見的內含物。
  • Cloud 雲狀物 – 由多於幾點Pinpoint組成,是常見的內含物。輕微時基本上每個Pinpoint細小得不能逐一分辨出來,多數是屬於輕微的內含物品種。嚴重可以令鑽石產生朦朧(milky)的情況。(迷雅鑽不會售賣milky的鑽石)
  • Needle 針狀物 – 形狀像一支針的細長晶體,多數是屬於輕微的內含物品種。是常見的內含物。

(以上4樣瑕疵同屬於礦物晶體,只是大小,形狀及範圍的區別。)

  • Feather 裂紋 – 鑽石的裂紋,看起來像羽毛一樣,VS或以上多數是屬於輕微的內含物品種。是常見的內含物。注意如有大的裂紋(一般Si2 或以下),有機會變得更大對鑽石的結構造成影響。
  • Knot 晶結 – 觸及鑽石瓣面的另一透明鑽石晶體 。一般在Si 中較常見。
  • Cavity 洞痕 – 角狀缺口,它們可能是崩落了小塊鑽石所致,也可能是鑽石在拋光時造成表面的晶體脫落而產生的坑或洞。一般在Si 中較常見。
  • Bruise 瘀痕 – 受外力撞擊形成,由鑽石表面伸入到內部的痕跡,一般見於瓣面交接邊,傷痕通常為白色,伴有裂紋,較為少見Chip 缺口 – 鑽石表面受創形成的開口,一般發生於腰圍邊緣,瓣面棱線或尖端底,多呈“V”字形,較為少見。
  • Natural 天然面 – 為了保持最大質量而在腰部或近腰部位置保留的原石表皮,多數呈現曲線不規則狀。在剛好1.5卡,1卡,0.7卡之中較常見。
  • Indented Natural 內凹天然面 – 部分的原石表皮凹陷於已切磨鑽石表面下,比天然面更明顯。在剛好1.5卡,1卡, 0.7卡之中較常見。
  • Twinning Wisp 雙晶網 – 鑽石結晶構造時發生錯亂的中心點,常伴有點狀物。一般在Si 中較常見。
  • Internal Graining / Surface Graining 攣晶紋 – 鑽石因原子排列不規則所造成的生長痕跡,較為常見。
  • Bearded Girdle 鬚狀腰圍 – 存在於腰部的鬚狀微裂紋,貌似鬍鬚,是由過激的粗磨造成,較為少見。
  • Laser Drill Hole 雷射洞 – 用雷射光束去除鑽石內部包裹物時留下的雷射痕跡,較為少見。
  • Etch Channel 凹蝕管 – 形狀類似鋸痕或刀砍的長條,由表面延伸入內,是原石旅行至地表途中受化學或某種物質侵蝕最脆弱位置所遺留,可為直條或彎弧,可深可淺,較為少見。

根據統計結果,大部分的客人會購買淨度為VS及SI級的鑽石。但是,即使是相同淨度級數的鑽石,購買前亦須注意內含物的分佈及特徵,例如內含物較分散的均較受歡迎。如果想了解最合適自己的鑽石,歡迎預約SO ME的免費諮詢服務。
 
Eye Clean – 肉眼之下干淨的鑽石是指單靠肉眼,在沒有放大工具的輔助下,正面看不到內含物。由於每個人的視力都有分別,準則也有所不同,所以此定義較為主觀。一般在肉眼沒有任何工具幫助下,在距離鑽石表面約6英寸,若正面沒有看到明顯的內含物可以稱之為Eye Clean。
 
事實上,幾乎所有鑽石都含有瑕疵,而FL及IF等級的鑽石所含瑕疵只是在10倍放大率下無法檢測得到。因此,不少客人認為VS或SI級才是實際上最合乎價值的淨度等級,原因是這種等級的鑽石與更高等級相比價格較低,但所含內含物及外部瑕疵通常無法以肉眼看見。鑽石的亮光亦可能受內含物及外部瑕疵的能見度所影響,鑽石的切割面愈少(如祖母綠形的鑽石),愈容易檢視出內含物及外部瑕疵。因此,如欲選購大檯面或切割面少的鑽石,VS或以上的淨度等級是明智的選擇。

 

CUT 切割:

鑽石切割的重要性

鑽石的切工會直接影響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的角度和方向,因此其閃爍程度也會受到影響。一顆品質高的鑽石,應當具備精確的比例和絕佳的對稱度,讓進入到鑽石內的光線,可以經不同的瓣面作內部反射,並分解為彩色光譜,最後從頂部折射出來,令鑽石能夠綻放出耀眼的光彩。倘若鑽石被切割過深或過淺,光線未能有效地折射回頂部,而是從側面或底部洩漏,就會讓鑽石失去光彩,相對暗淡,該讚石的價值亦會大大降低。

 

CARAT 克拉:

鑽石的克拉直接影響其價格,但它們並不是簡單的正比例。由於高品質的大克拉鑽石極為罕見,因此成色、淨度、切工相同等級的鑽石價格,也會伴隨克拉的增加而倍數上升。一顆1克拉的鑽石,遠遠比起兩顆50份同質量的鑽石還要昂貴。鑽石的價錢會按特定重量(0.30cts, 0.50cts, 0.70cts, 1.00cts, 1.50cts, 2.00cts…)跳升,若然預算有些緊張的話, 可以考慮購買比特定重量略低一點的鑽石,例如0.60cts, 0.90cts等等,這樣鑽石在視覺上的大小,既能接近心中所選的鑽石重量,同時另外三個指標(顏色、淨度、切工) 也能保持一定水準。

 
我們通常是從上方觀察鑽石,來評定其大小,因為這是鑽石鑲嵌在戒指後,我們所看見的模樣。
然而,同一重量的鑽石的尺寸都跟平均值有些微誤差,主要是受切工影響。例如,一粒標準1卡重量的鑽石直徑為6.4毫米,但如果在鑽石被切割成較厚形狀的情況下,正面觀看的話,會感覺體積比原粒直徑6.4毫米的較細。所以,要精準地計算鑽石的大小,SO ME建議應將克拉以及切工分級一同考慮。

返回網誌